主办单位: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
首页/银发风采/文章阅读

“草鞋县长”王隆瑛:在位不忘初心 退休不退使命

2019-06-27 10:51:25 来源:川报观察

huanhangfutihuan

2.webp (1).jpg

退休后的王隆瑛仍喜欢看书、看报

  “马桑改土桤木生,桤柏混交百菌萌,桑叶养蚕增效益,难能县长王隆瑛......”这是一封陌生人的来信,信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县长的感激之情,收信人是王隆瑛。

  王隆瑛现年84岁,1959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乐至工作,1990年曾任乐至县人民政府县长职务。他喜欢下乡,除了镇上开重要会议,他都要往田坎跑,不坐车,用脚走,足迹布满乐至县所有乡镇。早些年,路不好,他总是天晴一双草鞋,下雨泥巴裹满双脚,群众亲切地称为“草鞋县长”。

3.webp (1).jpg

一个陌生人写给王隆瑛的信件

  可正是这位“草鞋县长”,解决了群众“有红薯无柴、有锅灶无米”的窘境,也将昔日的“石头城”变成了如今的“绿色银行”。1995年,他退休了,但他仍在为“乐至人能喝上毗河水”呼吁奔走,仍在为村民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......60年来,他用实干和赤诚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——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

  十年苦干:3500个“光头山”穿“绿”衣

  乐至县地处涪江与沱江的分水岭岭脊,是川中丘陵的“龟背”。过去因缺水少树,水土流失严重,被人戏称“石头城”。当时的森林覆盖率低到了1.37%,全县粮食产量不超过400斤。老百姓有锅无柴、无米,解决温饱成了燃眉之急。

  “我是1959年到的乐至,当时住在一个农户家。他家的灶台是用三块石头架成的,没有完整的床,床脚已经锯了当柴烧了,缺柴火已经到了连红苕都煮不粑的地步。而早餐吃的是霉变的萝卜缨缨,长年见不到米。”多年来,王隆瑛至今难忘当时的萧条景象。在一次下乡过程中,王隆瑛听说良安镇一名退伍军人,因为到悬崖边拔草失足摔死,而他仅仅是为了家里做饭找点柴火。

  “情况已如此严重”。看到农民跪在田坎上洗牛皮菜食用,他便暗下决心,“只要我在,你们明年再也不会跪在田坎上洗牛皮菜。”于是,他利用所学知识,带领群众从杂交玉米、杂交水稻种植入手,推广良种种植。不久,临近县区开始拿粮食换良种,农户终于有机会吃上热腾腾的米饭。

  1981年,王隆瑛任乐至县副县长,辖区600多个村子,他挨个走,草鞋都换了五六种。造林种树、生态农业的思路,他一遍遍说。他的理想其实很平常,就是要将3500多个“光头山”披绿挂翠。

  为了攻破“光头山”,他想出了将马桑籽涂上猪血作饵,引出蚂蚁将马桑籽搬进坡上的缝隙中,就这样,一年时间,马桑从撒籽发芽长成小树苗,再在岁月轮回中渐渐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树。后来,他设计的桤柏混交、林草共生的森林模式,不少国内的专家、学者前来考察,一次有位学者说到“马桑叶能养蚕”,王隆瑛便萌生了让农民养蚕致富的办法。没有蚕种,他先从湖南引进蓖麻蚕进行驯化,后又从广西引进新的蚕种,在植“绿”的基础上带领更多村民致富。

  1990年,王隆瑛担任乐至县长,恰好十年,当初种下的树苗成了材,满山遍野被翠绿的树木覆盖,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2.4%,王隆瑛实现了他当初的诺言——3500多个“光山头”穿上了“绿衣”。“马桑”精神从此成为乐至人艰苦奋斗的一面旗帜。

4.webp.jpg

退休后的王隆瑛仍然心系毗河供水工程

  不忘初心:“有生之年能看到百姓喝上毗河水”

  1963 年、1969 年、1979 年乐至都发生了特大干旱。谈起 1979年春夏的那场旱灾,王隆瑛记忆犹新,87 天连续干旱,溪河断流,塘库干涸、井水枯竭,农业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,土地裂缝大得能伸进去一只手,全县2000 余村组人畜饮水困难,农民昼夜排队守井等水。王隆瑛说:“我到回澜镇慰问时,看见有农民吃桑叶,那种心情,说‘震撼’都不能形容,于是陪着他们一起吃桑叶,体会老百姓的苦。”

  事实上,从1959 年到乐至后,王隆瑛治水引水的脚步就没停过,做报告、搞研究,运用专业知识为农村地区解决灌溉问题,他先后亲自参与修建了曹家堰、八角庙、十里河水库3 座水库,缓解了县城饮用水供应的燃眉之急。但王隆瑛知道,只有从毗河引水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乐至缺水问题。

  1974 年,毗河供水工程开始论证。期间,王隆瑛多次找到几任省水利厅厅长, 工程也得到了省上的支持。1987 年3 月16 日,毗河供水工程学术论证会在乐至召开。会上,58 岁的王隆瑛发表了《水是乐至的牛鼻子》一文,20 多页手写的论证报告详细阐述了乐至缺水的现状,提出了毗河供水工程对乐至的深远意义。

  即便是1995年王隆瑛退休后,仍借着一张“老脸”,为家乡人能喝上“毗河水”四处奔走。

640.webp (1).jpg

干裂的土地

  2010 年12 月,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召开开工动员誓师大会。

  2011年8月,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安岳调研毗河引水工程。作为毗河引水工程先期的创导者,王隆英参加了在鸳大镇归阳村的坝坝会,他向刘奇葆述说了乐至人民世世代代对毗河水渴望与追求,还拍着胸脯表态,乐至人民已作好了迎接毗河工程开工的准备。那个夏天,已77岁高龄的“老县长”重新披挂上阵,他头戴一顶草帽,腰间挎一个军用水壶,手里一根简易的拐杖,脚穿一双凉鞋,顶着烈日与乐至水利局的同志实地勘测。

  2012 年5月12 日,守望了几十年,努力了几十年的王隆瑛,终于等到这一天——毗河供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启动,王隆瑛激动地流下热泪,他说:“修建毗河供水工程,是旱区水利建设的一件大喜事,是川中 433 万旱区人民盼望多年的一件大好事,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伟业,是顺民意、得民心的德政工程。”

  今年,王隆瑛84岁了,但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——“有生之年能看到老百姓喝上毗河水”。

  牢记使命:“退休了,但我仍然是一名共产党员”

  自1995年退休后,王隆瑛仍牢记“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”,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,工作虽然退了,但党性仍在。他退休后不到半年就被推举为乐至县委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。

  他平时喜欢看书、看党报、看新闻,关心国家大事,认真领会党中央的精神,并把所学用到支部建设中。支部开展理论学习,他从不照本宣科,都是精选内容,紧扣时代脉搏、现身说法,让老党员们感到不枯燥,愿意学。

  20多年来,他组织开展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,“走出去、请进来、看一看、谈一谈”;“送党章、学党章活动”、“三会一课”、“两学一做”、民主生活会、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……在担任“十九大”宣讲团成员期间,他多次深入乡镇、学校,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亲身经历进行宣讲,每一次活动都是他亲自策划、亲自组织,既是组织员又是宣传员。

  一次,在劳动镇村社进行宣讲,对象是社员群众,他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举出的案例真实可信,内容深入浅出、接地气,下面的听众连连点头称是;去到学校、机关宣讲,他会一改宣讲风格,引经据典、热情洋溢,宣讲效果具有理论高度、思想深度,还有民生温度,入脑入心、催人奋进。

  2018年资阳市委老干部局发出“我为脱贫攻坚出份力”倡议,他当即就报名参加,并主动选择去乐至最偏远的通旅镇新桥村当脱贫顾问。他多次与新桥村第一书记联系,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。

  他发现当地柑橘树遭遇了“红蜘蛛”和“矢尖介壳虫”病虫害,当即给村民提出解决办法并指导村民改进当地产业布局。前不久,乐至县恰逢干旱,他不顾行动不便,与水务局和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一道,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抗旱。

  村民看到白发苍苍的“草鞋县长”心里仍装着老百姓,紧紧抓住他的手,感动地说:“王县长,您年龄这么大了还亲自下来关心我们,我们真的很感谢您!”

  如今,说起这位“草鞋县长”,乐至人民几乎无人不晓,人人都竖起大拇指。据说,村民还自发给他立了块碑,表达对他的感激。人们都说:“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,我们需要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