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单位: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
首页/工作动态/文章阅读

“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——我与简阳40年”电视访谈活动举行

2018-11-23 13:45:13

  追溯40年的风雨历程,梳理40年的辉煌成果。日前,简阳市成功举办离退休干部“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——我与简阳40年”电视访谈活动。简阳市委组织部、市委老干部局有关同志,离退休干部代表、各行各业年轻同志代表共40余人参加活动。
  
    
  节目邀请了三位简阳市级老同志作为主讲嘉宾,他们既是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,也是不同领域的参与者、具体工作的推动者,对简阳40年的沧桑巨变,感触很深。节目中,主讲嘉宾将简阳这40年划分为了“思想解放、农村土地包产到户、经济体制改革、城市经济蓬勃发展”等阶段。
  
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在谈到简阳在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,各级干部解放思想时,原简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袁世钊感慨万千,他说,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。改革初期,大家顾虑很多,思想受到束缚,当时中央及时出台了政策,发出了号召,改革开放1978年至1982年在简阳范围内举行了两次“万元户的代表大会”。那时候不叫民营经济,叫做个体户、万元户,开始进行表彰和支持,才逐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。谈及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改革,袁世钊还现场作了一首打油诗:“土地下户搞承包,小岗创业大功劳。一举解放生产力,农民生活步步高”,形象地反映了农村改革带来的变化和成果。
  
 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,多种经营形式存在,激发了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。企业改制,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标志性的事件。对于这个阶段简阳的改革过程,简阳市原常务副市长毛绍君动情地说,当时简阳的工业和商业在内江地区和资阳市来看规模都是比较大的,都是县属企业,当时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。第一,这些企业供养的人口比较多,企业负担重。其次,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,改革不断深入,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产品没有科技含量,加上生产工艺落后,导致产销脱节。当时的情况是不生产亏损还少一点,越生产得多越亏损得多,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企业不进行改制,最终只有步入倒闭的境地。企业的改制核心是改革企业的所有制,也就是由原来的国有,集体所有改为民营企业,私人所有,或者改为股份制。对于职工来说企业就是他的家,就是他生存的根本,所以职工面临下岗,思想阻力还是相当大,改革的进程也是很缓慢的。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,人们的认识越来越高,改革的力度也越来越大,政府在改制过程中,也想了一些办法,将企业的土地由政府统一收回,然后把土地进入二级市场,进行拍卖。土地拍卖的收益用于安置职工。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,国家也出台了很多配套政策,比如失业保险,养老保险,医疗保险。这些改革也对职工下岗过后的生活有一定帮助。前后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,简阳的工业和商业的改制任务基本完成。
  
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。谈到简阳教育领域的改革变化。作为分管过文化教育工作的原简阳县副县长曾宗枢深有感触,他说,三中全会前,教育领域的问题比较突出,校舍缺乏,特别是乡村学校危房多,师资缺乏,教师非常艰苦,既要教书,又要种庄稼,教学教育质量很难保障。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。三中全会前夕,邓小平同志抓科技,抓教育,三中全会之后全党更加重视教育工作。当时我在政府分管这方面的工作,主要就是抓学校危房改造。首先是摸底,搞清楚哪些地方是危房,然后找多方筹资,财政有限,就发动群众,集资办学。后来,又新建了一些学校,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得到加强。通过一系列的努力,简阳的教育事业逐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
  
    
  40年众志成城,40年砥砺奋进,40年春风化雨,40年辉煌成就。划归成都代管,机场落地简阳,成都东进,赋予了简阳“对外开放新门户、现代产业新高地、重要战略新支点”的全新定位。节目中,嘉宾们对于简阳面临的发展机遇、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予了既宏伟又切实的展望。
  
    
  两个小时的访谈节目现场气氛活跃,嘉宾访谈自然流畅,观众互动热烈。节目中,还插播了展示简阳发展变化的外景短片。整个节目通过主讲嘉宾的亲历访谈,见证改革决策诞生、社会环境变迁、百姓生活改善等一系列真实而生动的故事,启迪了年轻一代凝心聚力投身新时代。现场观众聆听了老干部们的宣讲后激动万分,信心倍增。他们纷纷表示,要珍惜改革开放的成果,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,要紧紧围绕简阳市委、市政府加快推进“三大转型”、建设“三新简阳”、创响“四张名片”努力实现“三步走”的战略目标,以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为契机,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,坚定不移再上新征程、再创新辉煌!